侘寂

不完美所以美。日本人獨特的美學意識及世界觀。

更新 :

侘寂,是一種日本獨特的傳統美學意識和哲學,主張在不完美的事物中發現價值和魅力,使人們能夠珍視世間萬物在其最自然的形態中所展現的「不完美之美」。時至今日「侘寂」已深深地紮根於日本的文化和價值觀中,並對其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本篇將帶大家探索侘寂的概念和意義,追溯侘寂在日本傳播的歷史和時代背景。並介紹能感受到侘寂氛圍的景點,以及體驗侘寂文化的旅遊勝地。在此預祝各位在日本旅遊期間,通過感受侘寂之美所顯現出的美學意識,讓自己能夠沉澱浮躁、焦慮和緊張的心緒,找到心靈的平靜與安穩。

文化指南

  • 「侘寂」是一種美學概念,表達了日本人獨特的審美意識和情感。
  • 「侘寂」通過禪宗、佛教、茶道和俳句在日本人中滲透和傳播。
  • 還有源⾃於古老的傳統修復技術「金繼」等一些表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品。
  • 神社寺廟、日本庭園和古民家等地方是最能感受「侘寂」氛圍的旅遊景點。

什麼是「侘寂」?

侘寂是一種美學概念,表達了日本人獨特的審美意識和情感。
具體來說,它是一種審美觀,主張遠離對完美的癡迷,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不完美(劣化和缺陷等),從因自然和時間流逝而帶來的各種變化中,發現萬物在其最自然的形態中所展現的魅力,並擁抱和享受平靜與安寧的寂靜感。

對於「侘寂」,也許更容易將其理解為以奢華的裝飾和物品為中心的西洋美學價值,與日本人傾向於簡約和留白的審美觀之間的差異。侘寂原本不是一個單詞,而是由「侘」和「寂」這兩個漢字組合而成。但現在侘寂已成為一個專有的複合名詞。

侘寂一詞在世界範圍內已成為一種得到廣泛認知的生活哲學,並正在逐漸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然而,能夠正確地理解這個概念的外國人卻不多,甚至連日本人也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一比較抽象的感官術語。
下面介紹幾句使用「侘寂」一詞來表達一種意境或情感等內容的範例。

侘寂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所以只要有「侘寂」的感覺,任何物體都可作為表達「侘寂」的對象。
例如:

  • 在日本寺廟獨特的氛圍中,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侘寂」之美。
  • 通過傳統工藝品來傳遞「侘寂」精神。
  • 看著飄落的櫻花,一種「侘寂」的感覺油然而生。
侘寂之美的代名詞,源光庵的頓悟之窗
侘寂之美的代名詞,源光庵的頓悟之窗

什麼是「侘」?

「侘」在日文中叫做「侘び(wabi)」,原指「沮喪、困惑、悲觀和苦悶」等負面的情緒或心理狀態。
然而,從中世紀開始,侘一詞被賦予積極的含義,即從不足的生存方式和缺陷中發現「美」的存在。反映了當時受苦受難的人們希望改變心態,從以往的哀歎生活轉變為接受現實並安居樂業的生活態度。由此而產生了最接近現今「侘」所代表的含義,那就是「簡單生活,享受安靜平和的環境」。
而且,由於「侘」與「茶道」之間的密切關係,進一步加速了人們對「侘」的理解。「侘精神」也在以「侘茶」為代表的茶道中得到了強烈的體現。

最能體現「侘寂」精神的茶道
最能體現「侘寂」精神的茶道

什麼是「寂」?

「寂」在日文中寫作「寂び(sabi)」,原意是「變舊、生鏽或腐爛」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劣化的狀態。
如同「侘」一樣,「寂」原本也是一個比較負面的概念。到了平安時代(794-1185),詩人藤原俊成開始積極倡導從寂中發現美的存在,即在寂靜、枯萎和缺損等不完美的事物中去感受順應自然的獨特之美。
後來到了江戶時代初期(1603-1868),又有俳句詩人松尾芭蕉以詩歌來描寫「寂び」之美,據說正是松尾芭蕉以「閒寂」和「幽雅」爲特徵的俳句改變了人們對「寂」一詞的理解。

「寂」與俳句的「閒寂」和「幽雅」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常被解釋為「在靜謐中感受深邃和情感」。
也就是說,寂是一種美學概念,主張能夠欣賞從變質和陳舊中產生的韻味,接受物體內在的本質,並將其視為「美」的外在表象。
由此可見,「侘」象徵簡陋樸素的優雅之美,「寂」則是追求從時間易逝和萬物無常中安然享受當下的豐富的精神狀態。將「侘」和「寂」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日本獨有的美學概念「侘寂」。

改變了「侘寂」觀念的詩人松尾芭蕉的雕像
改變了「侘寂」觀念的詩人松尾芭蕉的雕像

「侘寂美學」的歷史

雖然「侘寂美學」的概念已深深植根於日本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卻很難用語言文字來準確地解釋它的定義,似乎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本篇將通過追溯侘寂這一獨特的美學概念所誕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侘寂如何與日本文化相交融,並滲透於日本人審美意識與文化心理的發展軌跡來探索侘寂的真諦。

「侘寂」的概念源自於道教思想

侘寂現今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日本文化,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似乎還是一種比較陌生的觀念。
侘寂美學起源於中國宋朝(960-1279)的道教。在道教中,侘寂指的是一種以禁慾和抑制的方式來欣賞美的理念。當它傳入日本後,便以日本的傳統文化相融合,並逐漸將侘寂確立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後來,侘寂被融入「禪宗」和「佛教」而得到進一步演變,成為日本獨有的文化、哲理與美學。

「侘寂」  通過禪宗和佛教滲透在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種層面
「侘寂」 通過禪宗和佛教滲透在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種層面

侘寂之美的普及與滲透

侘寂的概念在奈良時代(710-794)從中國傳入,並於 16 世紀中葉(1550 年左右)開始在日本紮根。侘寂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崇尚佛教的統治階層所喜歡的「茶道」有關。
在那個奢華多彩的中國陶器備受青睞的時代,「侘茶」的創始人村田珠光和茶道宗師千利休選擇了普通的日本陶器,以挑戰崇尚鮮艷色彩和華麗設計的審美標準,並向弟子們傳授注重簡約和返璞歸真的美學理念。這與當時民眾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從而使侘寂在日本逐漸受到關注並廣為流傳。

傳承至今的簡易茶室和樸素的茶碗就是在這個時期倡導的侘寂之美。
千利休成為侘寂的象徵性人物和茶道的一代宗師,並出任當時最高權利者織田信長的「茶道師傅」。
豐臣秀吉通過讓千利休為自己建造茶室「侍庵」等方式,試圖在政治上利用茶道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後來,豐臣秀吉因忌憚千利休的影響力,並懼怕其涉足政治,於是便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殺。
也許人們會以為,千利休死後隨著茶道與政治的分離,侘寂的美學理念也將會消失。但事實上千利休之死對侘寂之美作了最佳的詮釋,讓侘寂美學更加深入人心。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侘寂和茶道一同迅速流行,並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侘寂」隨著茶道在日本傳播開來
「侘寂」隨著茶道在日本傳播開來

展現侘寂之美的傳統工藝「金繼」

金繼也稱為金繕,是一種日本的傳統工藝。是使用天然漆,以及金或銀等粉末點綴裂縫處來修補陶器、餐具等損壞部位(破損、缺口、裂縫等)的技術。
雖然名為金繼,但大部分使用的是漆,也有使用銀粉來代替金粉的銀繼。

據說今天的「金繼」技術是隨著從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到江戶時代流行的「茶道」文化而誕生的。
茶道的原型是主張將浪費和多餘減少到最低限度,重視追求內心境界的「侘茶」。後來由被譽為茶聖的千利休將侘茶發揚光大,從而確立了日本正宗的茶道文化。
如上所述,在那個時代,用於政治目的的茶道已成為武士階層的必修課,而對禮儀和道具的精通也成為一種權力的象徵。此外,在戰火連綿不斷的時代,戰國武將們在茶道中尋求心靈平靜的願望也是使茶道文化盛行的原因之一。

金繼的理念在於將劃痕、裂縫和欠缺作為陶器歷史的一部分和新故事的開始。不追求將其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而是利用缺陷進行修復,將缺陷和損壞轉化為美和價值,為陶器賦予新的生命。
這項技法與侘寂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可以說是一種體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

金繼是一種體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
金繼是一種體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

能感受到侘寂之美的地方

下面為大家介紹在日本可以感受到侘寂之美的三大場所。
這些地方都散發著一種獨具魅力的滄桑感,令遊客浮想聯翩。可以感受到因歲月流逝和微妙的變化而產生的瑕疵,而這些瑕疵讓它們變得更加迷人。
造訪下面介紹的地方,是感受並體驗侘寂之美的最佳選擇。

神社和寺廟

日本的大多數「神社和寺廟」都保留著建造時的模樣,是可以充分感受侘寂氛圍的典型場所。
這些古老的建築幾乎都有劣化、損壞和褪色的跡象,對於那些追求完美狀態的人來說可能會深感遺憾。
然而,從侘寂美學概念來看的話,每一處瑕疵都會成為該建築歷史的見證。可以通過回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建築從誕生、繁盛到衰敗的生命歷程,來感受經過時間沉澱的侘寂韻味。
侘寂的魅力就在於每個人對物體的詮釋都有不同的品味和解讀,而且幾乎沒有統一的正確答案,因此而誕生了豐富多彩的感受和情感。
也許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不去刻意思考,而是聽憑內心的感受來欣賞神社和寺廟建築所呈現的侘寂之美。

不必刻意思考,只需聽憑內心的感受來欣賞神社和寺廟建築所呈現的侘寂之美
不必刻意思考,只需聽憑內心的感受來欣賞神社和寺廟建築所呈現的侘寂之美

日本庭園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日本庭園」,也是一個可以體驗侘寂氛圍的地方。其中,僅用石頭和沙子的組合來表現自然風景的「枯山水」則是體現侘寂之美的代表性景觀。
枯山水庭園通過不使用真正的水來打造在不完美中尋找美感的侘寂意境,並放置了枯葉和長滿青苔的岩石來表現時間的流逝,以營造一種衰敗和寧靜交錯相容的感覺。這個充滿美感與侘寂精神的簡約空間,向觀者展示了一個抽象理念的美好世界。建議靜靜地坐下來,想象一下精心選擇和排列的岩石、礫石、沙土結植被等庭園元素被賦予的象徵意義,享受充滿禪意的靜謐時光。

在眾多日本庭園中,以枯山水風格而聞名的「龍安寺」、以苔蘚之美而聞名的「西芳寺」,以及「源光庵」的頓悟之窗等是最能體驗「侘寂」之美的景點。

龍安寺的日式庭園是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佳作
龍安寺的日式庭園是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佳作

古民家

日本的「古民家」也是體驗侘寂之美的地方。
古民家一般是指建於大正時代(1912-1926)之前的日本傳統建築,保留著建築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的風貌。
柏樹、雪松和櫸木等木材被運用得恰到好處,木頭的芬芳、木紋的色彩、榻榻米散發的清香,以及透過和紙射入室內的微光等,營造出一個充滿日式美學的絕佳空間。此外,經過200至300年的漫長時光而顯現出的陳舊感和褪色等歲月的痕跡,更賦予古民家一種充滿歷史沉澱的侘寂之美。
根據建築風格和用途,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古民家,而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侘寂氛圍,這也是古民家的一大魅力。

建議可造訪將古民家改建的住宿設施或林立著許多間古民家的觀光景點,不僅可以參觀內部裝飾和充滿古風的傢具及擺設,還可以享受在古民家生活的居家體驗。
例如岐阜縣的「白川鄉」、「飛驒之里」,以及千葉縣香取市的「佐原」和兵庫縣的「丹波篠山市」等都是以「古民家」街區而聞名的觀光地。
此外,日本各地還散佈有眾多由古民家改建的設施,以及古民家鱗次櫛比的老街等都是能感受侘寂之美的好去處。

參觀散佈於日本各地的古老民宅,感受侘寂之美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吧~
參觀散佈於日本各地的古老民宅,感受侘寂之美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吧~

京都&奈良與侘寂之美

京都和奈良是最能感受「侘寂」之美的旅遊勝地,擁有許多充滿侘寂氛圍的景點。
由於這兩個地區比鄰而居,因此非常建議規劃一趟「京都、奈良侘寂景點巡遊之旅」的行程。

從散發著懷舊氛圍的街道景觀感受充滿京都風情的侘寂之美

古都京都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或特別風景名勝的歷史建築。
其中包括「龍安寺」、「金閣寺」、「清水寺」、「伏見稻荷神社」等著名的神社寺廟和「日本庭園」等,處處都能感受到日本獨有的風情和韻味。
可以看到穿梭於街頭巷尾的藝妓、舞妓等「無形文化財產」,也能欣賞到「京町家」等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財產」的建築物,整個城市既保留著千年古都獨有的風情,也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悠閒地漫步在充滿優雅情調的京都街頭,將會從每一個角落感受到一種靜謐莊嚴的「侘寂」氛圍,享受不同尋常的旅行體驗。

不止是各種旅遊景點,從街頭巷尾也能感受到京都特有的侘寂氛圍
不止是各種旅遊景點,從街頭巷尾也能感受到京都特有的侘寂氛圍

從自然與歷史建築的和諧相融中感受「侘寂」之美的奈良

奈良擁有以「東大寺」的大佛為代表的眾多歷史遺產。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是奈良最大的亮點。
1998年,由「興福寺」和「春日大社」等8處遺產組成的「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產」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歷史價值極高的建築與保留著昔日風貌的街道和諧相融,迷人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隨著季節更迭而變化的花草樹木,在綻放與凋謝過程中所體現的風景,演繹著日本人獨有的審美情懷;奈良公園內從1300年前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的鹿群與人類和諧共存的場面,以及許多奈良獨有的風景都是體驗「侘寂」之美的絕佳景點。

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是奈良最大的亮點
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是奈良最大的亮點

照片

  • 「侘寂」之美

    「侘寂」之美

  • 侘寂之美的代名詞,源光庵的頓悟之窗

    侘寂之美的代名詞,源光庵的頓悟之窗

  • 最能體現「侘寂」精神的茶道

    最能體現「侘寂」精神的茶道

  • 改變了「侘寂」觀念的詩人松尾芭蕉的雕像

    改變了「侘寂」觀念的詩人松尾芭蕉的雕像

  • 「侘寂」  通過禪宗和佛教滲透在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種層面

    「侘寂」 通過禪宗和佛教滲透在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種層面

  • 侘寂」隨著茶道在日本傳播開來

    侘寂」隨著茶道在日本傳播開來

  • 金繼是一種體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

    金繼是一種體現「侘寂」美學的傳統工藝

  • 不必刻意思考,只需聽憑內心的感受來欣賞神社和寺廟建築所呈現的侘寂之美

    不必刻意思考,只需聽憑內心的感受來欣賞神社和寺廟建築所呈現的侘寂之美

  • 龍安寺的日式庭園是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佳作

    龍安寺的日式庭園是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佳作

  • 參觀散佈於日本各地的古老民宅,感受侘寂之美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吧

    參觀散佈於日本各地的古老民宅,感受侘寂之美獨有的韻味和魅力吧

  • 不止是各種旅遊景點,從街頭巷尾也能感受到京都特有的侘寂氛圍

    不止是各種旅遊景點,從街頭巷尾也能感受到京都特有的侘寂氛圍

  • 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是奈良最大的亮點

    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是奈良最大的亮點

基本資訊

日文
侘び寂び、わびさび
發祥地
中國 宋王朝(960〜1279年)
用法範例
紛紛飄落的櫻花,傳遞著一種充滿悲戀之情的「侘寂」之美。
代表文化
茶道、俳句、傳統工藝金繼等